遠方:中國應試文化癥結(jié)在哪?
發(fā)布時間:2015-11-20 10:32:46
近些年,每年都有數(shù)以萬計的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大學??梢哉f這些學生都是過關斬將,在高中階段他們要么是上國際學校,要么是在重點高中的國
近些年,每年都有數(shù)以萬計的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大學??梢哉f這些學生都是過關斬將,在高中階段他們要么是上國際學校,要么是在重點高中的國際班,或是經(jīng)各種教育機構(gòu)的培訓,托福(課程)、SAT、ACT,各種考試,申請文書、申請程序中要求的各種材料,一應俱全,這些學生貌似與美國高中生一樣都達到了美國大學的錄取要求。然而,進了大學問題顯現(xiàn)出來了,很多時候他們是課堂上“沉默的大多數(shù)”,美國大學課堂上開放式的討論讓他們無所適從。更有甚者,有人因考試作弊和論文作業(yè)抄襲而被學校開除甚至受到法律的懲罰。
這些留學生在遭遇美國課堂文化和教育模式時暴露出的問題,其根源還得從我們自身的教育中去尋找,這包括學校、家長和學生本身多方面因素。
不久前BBC制作的中國老師在英國高中進行實驗教學的紀錄片轟動一時,英國人拿它做一面鏡子來反思他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很多人看了覺得我們也需要一面這樣的鏡子,就是說當原汁原味的英美教學模式用在中國的課堂上,會暴露哪些問題,會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現(xiàn)在,真的有了這樣一面鏡子。十月底美國紐約時報發(fā)表了一篇文章“當美國教育方法遇到中國應試制度”,是一個美國老師寫的關于他在中國高中教學的經(jīng)歷和感受。這位叫大衛(wèi)·梅茨的老師被美國加州洛杉磯一所高中派到舟山的高中,在這個高中課程聯(lián)合教育項目(High School Course Joint Educational Project)里他被要求用他在美國學校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看上去這是一個與BBC紀錄片很相似的教學實驗,不過這位梅茨老師在中國教了兩年,所以他的個人感受更真實更全面些。一個外來者眼中看到的問題,在我們看來早已習以為常,不過那也許正是中西教育的沖突點。
一、 對標準化考試的不同態(tài)度
梅茨老師在第一次參加家長會時滿腔熱情地描述了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希望學生需要在學習方面更有自主性,提到學生們的參與是未來取得成功的關鍵。可是在場的家長們似乎并不買他的帳,有家長問梅茨老師學生們會不會在托福考試中取得高分,三年后能不能被國外的好大學錄取。
當下國內(nèi)的風氣,學校和學生的家長最看重的是結(jié)果,高考(精品課)也罷留學(課程)也罷,教學的效果以最后的考試成績和錄取結(jié)果來衡量。于是,為高考高三整年可以不學新的內(nèi)容,每一天在復習與考試中度過,為出國不停地刷SAT真題。學生的眼里只有各種考題和答案,求知的過程變得不重要,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了。
而在美國,強調(diào)的是學習的過程重于結(jié)果,所以SAT、ACT、AP等標準化考試在學校里不會被強化。即使有補習班也是課外的,在學校里老師們不會占用課堂時間去專門講考試技巧,也不會給學生留復習題來應對考試。
美國學生對考試不緊張,對成績不斤斤計較的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大學錄取不像國內(nèi)那樣有統(tǒng)一的“一本二本”分數(shù)線,而是各個大學自行制定標準。其實遠方還從來沒有聽過哪個好大學公布過所謂的錄取分數(shù)線,因為在好大學的錄取條件中,這些考試成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如高中四年積累的成績、申請論文、課外活動、獲獎、義工等等在考試成績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有時會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在美國頂級名校的錄取中,考試成績占的比重有越來越低的趨勢。每一年,都有很多SAT2400分和ACT36分的學霸被頂尖常春藤拒之門外。坊間甚至有一種說法,大藤名校不喜歡滿分的學生,因為他們給人的印象太書呆子氣了。
正是中美兩國對待標準化考試的不同態(tài)度,導致中國家長對梅茨老師在講述教學計劃時“忘了”強調(diào)預期的考試結(jié)果而不滿,而梅茨老師也被中國家長直白的要求驚呆了。他得出的結(jié)論是“中國側(cè)重最終結(jié)果,美國則關注獲得最終結(jié)果的過程。”
二、 課堂教學是以老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
美國課堂文化特別講究以學生為中心,梅茨老師自然想在自己的中國學校課堂上展示“學生中心”教學法,可是有家長質(zhì)疑他:這種“自主學習”是否只是美國老師偷懶不上課的一種方法,不僅如此,中國學校管理層也不能接受。
在旁聽了梅茨老師的課后,學校領導直言不諱地說:“你的課并不成功。”他們提出的建議有:單獨討論效率太低,要充分利用課堂教課時間,在黑板上用紅筆標注課堂難點。而且校方對梅茨老師讓學生挪動桌椅,分角色進行場景表演的教學方法很不感冒,認為那是浪費時間。
我們習慣了的好老師是這樣的,把每一個課程中的知識點講得明明白白的,重要內(nèi)容清清楚楚寫在黑板或白板上,好學生是吃透老師講的內(nèi)容,一字不漏地記好筆記。就好比老師把加工成流食的食物直接用勺子喂到學生嘴里,學生直接消化就行了。老師講的內(nèi)容是為了考試,考試后老師總結(jié)考試的難點,為了是下一次考試學生成績能夠提高,這樣一步步老師帶著學生走向最終的目標:高考。 于是梅茨老師在課堂上做的任何沒有與考試直接相關的環(huán)節(jié)都被學校和家長視為浪費時間,甚至是偷懶。
事實上,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美式課堂上,我個人的親身體會是,老師并不輕松。
記得我最開始在美國學校當中文老師的時候,教學負責人每次聽課后都會給我一堆意見,我總是被提醒:老師要少說,學生要多說多練,老師要做教練,少說話,在旁邊負責指導,而不能一言堂。
“老師少說”,可不等于老師的工作量減少,相反,老師要費盡腦汁想出各種練習、活動讓學生來做。在學生分組練習時老師要在學生中間不停巡視觀察,答疑糾正。在學生討論和辯論時老師要給出有指導意義的點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變成了學習的主體,老師則變成了在旁指導的“教練”。
“學生中心”課堂教學的精髓在于,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尋找知識,并學會運用知識。這個過程中所調(diào)動出的學習主動性、探索精神和批評性的思維方式對學生一生的意義遠遠大于那些知識點。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中長大的美國學生進入大學后在以討論為主的開放式的課堂上如魚得水;相反,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中國留學生則表現(xiàn)得“過于安靜”。有留學生反映,在中國學生占絕大多數(shù)的課上,因為沒有人提問題和回答問題,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令美國教授非常不滿,講課時很沒情緒。
三、 對考試結(jié)果的極端追求讓學生把作弊抄襲當常態(tài)
梅茨老師很快領教了盛行于中國學生當中的抄襲作弊之風,在感到自己無力制止時,他求助于校領導,他寫道:“我需要一些支持。在課間休息期間,我告訴了校長剛才發(fā)生的事情。她盡職盡責地向這些犯錯的女孩及整個班級說明我的英語課的不同之處。‘梅茨(Metz)老師在這里的時候,這就是美國課堂。我告訴你們,美國課堂不允許作弊。’”
“美國課堂不允許作弊”,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教育管理者面對時弊的無奈。曾幾何時,作弊和抄襲是作為一個人道德層面的缺失的明證。而在大家都從“惡”如流的今天,堅守誠信不抄襲的學生感覺到的不是榮譽感,而是對自身付出努力的懷疑和漸漸失去的對抗現(xiàn)實的勇氣。
“別人都作弊抄襲,我不這么做就虧了”,則成了很多人心安理得的借口 剛剛結(jié)束的SAT考試再爆大規(guī)模泄題和作弊消息,近兩年,在各種留學的標準化考試中因為作弊中國考生的成績被大面積取消已經(jīng)不再是新聞了。一方面這嚴重損害了整個留學生群體在各個國家的聲譽,另一方面在一些機構(gòu)的“指導”和家長的默許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了作弊的大軍。
現(xiàn)在有很多質(zhì)疑SAT主辦者的聲音,認為主辦方用使用過的整套考題是造成大面積泄題和作弊的原因之一。殊不知,SAT在美國近百年的歷史一直就是這樣操作的。在美國,學生考試之前是被要求簽署保密協(xié)議的??荚嚭髮W生不可以把考題告訴他人,任課的高中老師也不可以向?qū)W生詢問考試內(nèi)容。
不僅是這些考試,在美國中小學每年都有各種全州的統(tǒng)一考試,這些考試的內(nèi)容是一樣的,可是各個學區(qū)可以自行決定考試時間。比如一個全州統(tǒng)考,各個學區(qū)可以選擇在兩周之內(nèi)的任何時間進行。為什么美國人敢這樣做?因為一方面他們有這樣嚴格的規(guī)定,“學區(qū)工作人員不得查看考題,任何人復制考題都是違法和不道德的”還有相關的懲罰措施,學生會被撤銷成績,教職人員會被開除甚至承擔法律責任;另一方面從學生到老師都在嚴格地執(zhí)行。所以即使相鄰學區(qū)在不同的時間用相同的試卷,也不會“互通有無”,考出來的依舊是各個學校真實的成績。
記得一次在我中文課的考試中,同時監(jiān)考的美國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女生事先把幾個中文單詞寫在手心里,當即告訴我:“這次成績請按照校規(guī)給她零分。”這就是美國的考試文化,對作弊行為零容忍。
美國的大學考試也是延續(xù)這樣的考試文化,有些大學甚至實行開卷考試,但是規(guī)定學生必須誠實地獨立完
成考試,還有的考試規(guī)定老師不能留在考試的教室內(nèi),這樣的考試能夠?qū)嵭?,是因為大家都共同遵守誠信原則。
若說SAT在中國考區(qū)的考試形式照搬美國,沒有順應中國的考試文化而做調(diào)整來應對,那么中國學生到了美國也因不適應美國的考試文化而跌倒,因為考試作弊和學術(shù)抄襲而被美國大學開除的已經(jīng)屢見不鮮。
梅茨老師在中國高中的經(jīng)歷不是孤立的,近些年為了適應出國熱,各個學校和教育機構(gòu)紛紛聘請外教。然而他們看重的不是外教帶來的不同的教育理念,而是希望通過外教讓學生的成績更快地提高到美國大學要求的標準,增加申請美國大學的勝算,有的外教甚至已經(jīng)被“修理”成了“內(nèi)教”,成為考試文化的幫手。
在梅茨老師的文章中我們看到的這些問題,從小處看帶來的危害是讓應試制度下出來的留學生在異國他鄉(xiāng)“水土不服”;從大處著眼,這些問題普遍存在于我們整個教育體系,是
教育改革的熱點難點,該引起各界的警醒。